华体会官方入口-沈阳城市建设备战积极,追求胜利动力十足

体坛热度榜 09-14 阅读:4 评论:0

  今年,“振兴”一直是沈阳语汇中的关键词,从创改试验到营商环境,从战略规划到幸福沈阳,都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期待变成实际行动。

  沈阳已经处在全面振兴的攻坚期,“没有改革创新就无法前进”。

沈阳城市建设备战积极,追求胜利动力十足

  为改革趟新路,为创新谋突破。这不仅是建成引领东北振兴发展的中心城市的必然途径,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使命担当。

  《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》制定是一个不断思考、不断完善的过程。要充分听取和吸纳专家的意见建议,确保以更高的站位、更宽的视角确定沈阳振兴发展的战略目标、战略布局和战略举措。看看专家是如何为《规划》建言献策。

↓↓↓

  专家

  声音

  一带一路大文章

  条条大路通沈阳

  

沈阳城市建设备战积极,追求胜利动力十足

  广州市政府原副秘书长、规划局局长 潘安

  沈阳振兴关系到整个东北振兴,意义非常重大。我想从发展空间的角度,谈谈对《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》的认识和体会。

  历史上,沈阳在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吸引力和内需力非常大,沈阳在东北地区的中心地位、空间地位是不可动摇的。沈阳曾经是国家的装备部,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。在上世纪50、60年代,是国家八大城市之一,无论在东北地区,还是在国家层面,沈阳都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。

  现在编制的《规划》,不仅要让沈阳重回国家八大城市之列,恢复到国家装备部这个重要角色定位,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所提升。实现这个提升需要很多条件,我觉得其中有一个条件我们是不能忽视的,那就是营—蒙—欧铁路。有资料显示,从沈阳到莫斯科的铁路全长是6100公里,另外一条从西安出发到莫斯科的铁路距离是7423公里。沈阳到莫斯科和西安到莫斯科的距离相差了1300公里,这是沈阳铁路运输的优势。如果以北京为起点,以莫斯科为终点,北京到莫斯科经过沈阳是7423公里,而经过西安是8500公里,相差将近1100公里。沈阳在这方面具有绝对的中心城市的区位条件,而且这条铁路现在已经实现运营,只是我们要进一步把它利用好,把它的潜能挖掘出来。

  沈阳有巨大的发展空间,但是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培育市场。要把国家的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研究深、研究细。我认为,一方面要对接营口,另一方面,从更大的范围来看,我们要跨过辽宁沿海,向厦门、南京、天津等其他城市拓展,与俄罗斯、日本、韩国相衔接。未来还可以通过北冰洋航运到莫斯科。

  沈阳要注重三个方面的问题:一要注重生态环境。我们既要推进经济发展,也要保护好生态。《规划》里有“四楔”多环的概念,要通过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这四条绿楔,把沈阳的生态控制好。沈阳还有三个生态环,一个是运河环,通过运河来绿化空间;一个是河流环,有浑河还有蒲河;还有一个就是高速公路的绿化环。把“四楔”多环的生态结构控制住,就等于为未来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。第二,要注重国际化。我们要考虑走出去,实现沈阳的国际化。沈阳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,让外人到沈阳来,所以,应该强调服务平台和市场机制的建设。第三,要强调共同缔造。如果说国际化是把市场和政府结合到一起,变成一个开展普遍服务的共同体,那么共同缔造就是把政府和老百姓结合在一起,变成一个为社会和城市服务的统一整体。

  

  专家

  声音

  以开放促改革

  推进城市功能多样化

  

 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、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李郇

  《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》提出了2020年、2030年的振兴发展目标,非常振奋人心。《规划》体现了沈阳的发展优势。这个优势充分体现在沈阳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和所处的战略地位上。沈阳历史上曾经创造过很多“第一”,相信以后仍然能创造出很多“第一”。这些优势是我们提振发展信心、把潜能再次挖掘起来、把历史地位和战略地位体现出来的重要抓手。

  《规划》体现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。要抓住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和辽宁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契机,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,实施国际化战略。要以开放促改革,把开放度再提高一倍,通过贸易、技术和思想的输入,使整个体制机制有突破性的改革和发展,把传统优势转变成现代优势,沈阳就能够最大程度地释放体制机制红利。

  沈阳作为中心城市,重点要增强它的功能性,通过多种功能来提高城市的中心性。要把沈阳放在沈阳经济区、京津冀、长三角一体化、“一带一路”等大战略的视角来考虑,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,带来统一的市场,带来生产要素的集聚,当这些生产要素流动起来,沈阳就能够形成一个有利的地域分工。在这个分工过程中,如果能在基础设施、营商环境、国际化水平方面占据优势,就能够大量集聚生产要素,同时把产业优势变成城市优势,变成服务业和居民生活上的优势。

  在沈阳经济区这个问题上,我们更加强调了营口的作用,营口与沈阳的关系很密切,但是这条轴线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,政府要推动这条轴线的建立。《规划》通过建立“1小时交通圈”,在这个地方形成最密集的一条经济带。这将会把沈阳与整个辽宁经济联系在一起,从而立于不败之地。

  《规划》中提到了东山西水的山水格局。“一河两岸”、“一主三副”,突出了浑河母亲河的作用,把浑南、浑北作为一个主城区去看待,这体现了一体化的思想。通过空间结构的整合,将会使城市功能得到强化。

  《规划》坚持以人为本,提到人是关键性的因素。提到了教育、就业和增加劳动者的收入,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宜居宜业。只有人发展起来了,城市才会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。

  《规划》摆脱了传统规划孤立地谈经济的方式,让经济和社会形成了互动关系,体现了“五位一体”的发展理念。共同缔造的过程,就是要把群众作为重要的振兴力量来看待,让群众参与到规划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去,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收益,充分体现了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的群众路线。

  沈阳日报、沈阳网记者 何强

  摄影:沈阳日报、沈阳网记者靳军

  编辑:杨新跃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华体会体育观点
本文系华体会体育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网友评论

相关推荐

文章排行

标签列表